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健康 > 心理常识 > 正文

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023-05-01 09:03:25  来源:网络   热度:

一、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能够完成一定阶段的心理发展任务,能够适应各方面的生活,有愉快感和幸福感。反之,一个心理不够健康的中学生不能完成一定阶段的心里发展任务,也会在各方面感到不适应,并出现一些心理障碍,甚至是个性心理缺陷。近年来部分地区的中学生日趋严重的心里问题使我们认识到:通过校内外的传播媒介,加强宣传青少年心理健康对个人、对社会的重要意义,把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作为一项突出工作来抓。笔者认为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

一、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健全的性格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教育中学生如果说实话反而受到教师责备,隐瞒真相得到教师宽容,以及周围环境中存在不诚实,自私的坏榜样等等,就往往使学生说谎的性格心理得到强化。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比较明显的,如果让学生经常观看具有攻击性行为的节目,往往会使他们的性格具有攻击性,而且攻击行为也不断增加。因此我们要重视良好校风,家风的宣传教育,以创建有利于青少年健康心理形成与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二、鼓励中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学校教育中,可以通过运动会,科技创新大赛,拔河比赛,演讲比赛,体育课等班级、校级团体活动为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提供舞台和空间,以培养他们的实践活动的能力,提高中学生的心里素质和应变能力,达到培养健康心理活动的目的。另外,根据中学生精力充沛、爱好活动的特点,应对他们的实践活动进行精心组织、有效管理,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符合社会需要的健康人格。

三、引导中学生自觉努力培养健康性格。首先要启发学生的心理自觉,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学会分析自己的方法如写日记、“照镜子”等等;其次,要引导学生广泛运用各种手段如自我激励、自我鼓舞、自我命令、自我督促等来激励自己。拍掌实验,竞技测试等等这些手段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再者,使学生掌握自我忍耐、自我安慰、自我暗示等自我调节手段,发展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改造消极性格,培养良好性格。

四、及时做好学校的心理咨询与疏导工作。可以是个体咨询,也可以是团体咨询,也可以两者相结合进行疏导,但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时,无论是面谈还是笔谈,都必须遵循几个原则:

1.平等性与民主性原则。师生在政治上、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有了民主与平等,才可能产生依赖与信任的力量,才可能对学生的性格的形成产生积极的作用,才可能更好地使教与学相互促进。

2.共情原则。教师要学会倾听,设身处地去理解学生的各种内心感受,并将其表达出来,与他们产生共鸣,这样,可以缩短空间上、情感上的距离,有助于学生易于接受教师的教育。

3.保密性原则。教师只有在给学生保密的前提下,学生才有可能毫无顾忌,畅所欲言。

具体而言,不同处境的学生所需要的帮助是不同层次的。我们可以就少数学生可能已经出现某种程度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进行早期干预。在问题出现初期给予及时帮助,防止发展成严重障碍。例如,学生出现破坏纪律行为,暴露出的问题可能是行为缺乏自制力。而如果持续发展下去,可能会引起同学的排斥和家长的责罚,而产生自暴自弃的心态。此时,就应及时给予适当帮助,训练他克服不良行为习惯,以增强他的信心。

五、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工作,进行问题预防,提高学生应付处理问题的能力。例如,一些平时比较容易紧张的学生,当考试临近的时候,有可能出现考试焦虑症。为了防止其发生,可以提前较长时间,就对这些学生进行集体辅导,讲授自我放松、缓解紧张的方法。

最后、我们还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发展指导。帮助学生成功完成心理――社会发展任务。例如,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自尊心、交往能力,对他人的尊重,帮助学生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增强行为自控能力等等。对于极少数长期处于恶劣的环境下并已经产生、积累了严重的心理和行为障碍的学生,需要进行系统的缺陷矫正,必要时应求助于专门的治疗机构。

总之,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可以及早发现与防治心理疾病,解决心理冲突,增强心理适应能力,维护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且还可以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结合,抵制错误的思想观念、消极的情绪状态,防止自杀或攻击别人与社会的问题行为的产生,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

二、如何理解健康,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是个体在各种环境下能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包括:正常的智力、良好的自我意识、和谐的人际关系、较强的情绪控制力、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心理辅导:“辅导是一个过程,是经过专业训练的辅导员,致力于与当事人建立一种具有治疗功能的关系,来协助对方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以至可以克服成长的障碍,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使人生有整合、丰富的发展,迈向自我实现。”

三、我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作文600字到800字

进入新世纪以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教育本质的体现,而且正在逐渐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一

名小学高年级班主任,以前又担任过语文教学,我常常想: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教育?如何在“以德育人”的同时“以心育人”?既然班主任是心理健康教育

的骨干、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那么能否将二者有机结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做了如下一些探索:一、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作文教

学相结合想法的提出

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第三个层次是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利用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心理施加积极影响.同时,《小学语文新课

程标准》中也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效果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如何,情绪高昂,则效果倍增;情绪低落,则效果微小.只有靠学生内在情感动力,才能推动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小学

生作文源于他们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人或事.小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无需太多的加工润色,更无需这样

或那样的删改,这就是在他眼中的事情的本来面目.从他们的作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他们对一些事情的具体看法.由此我想到把作文教学与

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联系起来,是可以起到教、育两不误的作用的.二、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想法的实践

这一实践的宗旨就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向学生的日常生活渗透,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教、育共长.生活是作文的本源,离开了生活,作文便失去了源头和生命力.小

学生学习写作文,主要以生活为基础.写作文的过程既是培养、提高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过程,又是陶冶、丰富学生情感的教育过程.学生的情感是作文的内在动

力,而作文又是其情感的记录.因此,抓住这一切入点,将心理健康教育向学生的日常生活渗透,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把对整体学生的心理教育与个别学生的心理教

育相结合.在实施过程中,我注意抓住学生中出现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利用作文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力求把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如在一

次家长会中,有些家长反映学生受不了委屈,因为一点小事便弄得大哭小闹不止.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重视,于是我布置了作文《当我受了委屈的时候》.在作文

中,有的孩子写道:“当我受委屈的时候,我会非常生气,有时候我会哭,有时候会静静的坐着不理睬他们,自已做自己的事,有时,我会打架,有时会骂人,还有

时会摔东西.”一看就知道这个孩子的处理方式具有极大的普遍性.还有的孩子写道:“会和好朋友说一说,让她们说谁的对,如果是我的错,我会向那个人说声对

不起,让她原谅我,以后我们还是好朋友.”很显然这样的做法具有很强的理智性,且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对于这样的作文,教师就不能一味的按原有的方式进行批

改了,而是需要加进更多的人性化色彩.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