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健康 > 心理常识 > 正文

中原焦点团队中24期卓芳分享第137天20210209

2023-04-27 07:32:07  来源:网络   热度:

刘老师中24第二次课程的一些梳理。

1.不敢尝试咨询师不要急,先学习操练着,把种子种下,培养着,有一天突然就可以了。

2.奇迹问句和假设问句的区别:焦点有几个架构,有目标架构,例外架构,假设解决架构。假设解决架构用的技术是奇迹问句。假设问句是奇迹问句的一种。书上会把他们分开的。但是其实他们都是一个意思,都是在探讨当问题没有的时候是什么样,奇迹问句问的时候更正式。

3. 如何才能确定是当事人的重要他人。怎么样找到当事人的重要他人? (去问,探讨,了解情况,了解到他生命中的或者是相关事情的重要他人。)

a.鼓励:“你能讲得再多一些吗,这个事情跟谁有一些关系?大概都有谁知道,他们怎么说,你的感受是什么,是什么让你有这样的感受? ”在探讨的过程中,听出这件事情的重要他人。包括带来好的感受的,带来不好感受的。探讨:“何以如此生气,是什么让你比较生气,大概什么情况?”,听出重要的点、事、人。

b.问: “如果有可能的话,希望你有什么变化?”探讨希望的变化―再去探讨这个变化希望谁先注意到―问到重要他人是谁。

当你的这个变化实现了你可能最希望谁先注意到?

能说说看吗?

是什么让你希望他先注意到啊?

能跟我讲讲这个人吗?

请他讲这个人―生活中的事就出现了―情感才会调动出来―被调动出后(如果这个人对他的影响比较大)―就可以用这个人去影响他。

c.一般我们很容易在重要他人,包括例外,目标聊得太快。快就难深入。在刚问出重要他人是谁,不能立刻就问“他知道了你的情况他希望你会怎什么样”,这时要去好奇这个人:是什么让他先注意到啊?

能跟我讲讲他的这个事情吗?

接下来是具体化―详细探讨这个人很多的方面,信息―才试着问:“他知道了你的情况他希望你会怎样?”(他的更多的东西才能出得来)

d.例外,我们很容易问:“你以前有过什么时候比较好啊?”他可能回答不知道/ 可能回答什么时候比较好,那这里就可以问:“那你那个时候怎么做到比较好的?”如果直接问怎么做到的,他很可能就想不起来,或者说不知道,可能运气之类。(我们要详细了解情况,大概怎么回事,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发展,一系列的关于例外的情况与细节)才能有更多的回忆。深入回忆场景――能想到更多的东西/ 成功经验。尤其是当时怎么使这个成功经验发生发展的?这里使用云手,陪伴,往前走,情绪慢慢就出来。建立相对良好的关系非常重要。

4.心理咨询的定义――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

a .协助,就是不以我们为主,不要把当事人的事情背到我们身上。背到身上很难中立就会卷入和过多干预。就不能更好去停顿,等待,澄清,关注当事人在意的东西。家长除外。家长和咨询师角色有区别。家长也是尽量协助。孩子越用才会越有用。不能比他更主动。孩子被充分信任非常重要。一旦卷入,不再是协助的角色,这个时候该沉默的就不会沉默,该等待就不会等待,不该插话就插话,该让他痛苦而不能让他痛苦。

b .来访者在过程里痛苦也是应该的。在过程中有可能痛苦,烦躁,焦躁不安,这都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不一定都有,如果咨询师忍不住,太着急,后果就是被来访者带着走。痛苦就让他痛苦着。很多的思考和成长就是在痛苦,焦躁的过程完成的。比如很多家长的成长就在痛苦的时候完成的。有的一旦孩子好了学习的劲立刻就消失。

c. 咨询是一个过程。其中作为咨询师要拥有耐受力。耐受不了就可能中断咨询,成长就出不来。蜕变就出不来。耐受不住就会支招,支招的结果就打掉了他本来拥有的想要出来的更多的思考。造成依赖。

d .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具体问题引发的心理问题,不能帮他解决具体问题。比如离婚还是不离婚,这是具体问题,不能告诉他离还是不离,但是可以带着他去探讨离会怎么样,不离会怎么样,离带来的感受、影响,不离带来的感受、影响,你怎么看,怎么想,综合起来你更倾向与哪一个。探讨感受、想法、看法。他的在乎、期待、感受。对他的影响、后果、可能。陪伴他们去澄清这些东西,确认知觉,

e .心理问题包括认知,情绪,以及由认知情绪导致的行为,这是我们能做的。知情行。这属于心理咨询的范畴,即改变他的认知,改善他的情绪,调整他的行为。再多点的话,就是完善人格。完善人格是非常久的过程

f .咨询过程中间会发生许多的事情,可能发生阻抗,有的可能到瓶颈期,有的可能前面效果挺好。十来次开始不来了,当事人开始很痛苦,发生阻抗。但是又过了一个多月之后,他很顺利地去学校了,效果出来了。过程里有痛苦是生命的常态。按疗程收费可以比较好让当事人坚持下来。咨询断掉蜕变就出不来。做厌学咨询要看咨询师的耐受力。

g .瓶颈期是成长最慢也是最快的时期。一旦突破,瓶颈期也是蜕变期。最痛苦的时候也是蜕变最快的时候。

5.一般化属于咨询技巧,又属于基本元素。有时写在重新建构里面,属于重新建构的一种方法。严格来说一般化属于咨询技巧。

6. 成果问句有中西方文化差异,在中国文化里不适合一上来就问。我们文化氛围是有话不能直接说,需要安全放松的氛围,拉家常后才能聊出话题。西方用奇迹问句效果挺好。首先讲保密原则,签咨询协议,告诉来访者心理咨询的范畴,都是正常人。因为中国人病耻感非常强,尤其是精神方面病耻感。所以最开始要降低病耻感,讲安全原则,保密原则。

a .心理活动分为正常和异常。

心理正常包括心理健康和不健康状态,心理不健康包括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以及神经症性心理问题。我们做的范畴是是心理正常下面的不健康。

b .在做好这个前提的情况下,才有更多的交流。才能详细问想谈的主题,主题的各种信息,花好多功夫接下来才是目标。所以不是一上来就问成果。目标后面是资源,资源后面是一小步的行动。

c .各种问句之间没什么逻辑。但脑子里有一个大思路。虽然咨询不一定按照大思路走,实际中很难。特别是家里和孩子聊,搞好关系,做好后勤,是家长角色最重要的东西,不然我们都是蹩脚的老师。跟孩子很难像咨询一样坐下来,一聊聊好久。都是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但是面对自己孩子有优势,经常见就有机会交流。

7.不预设立场为什么有预设性询问呢?有啥区别?

预设立场就是我们不中立,观点出现了,心中有答案了。比如我们和孩子聊的时候,看到孩子作业没有做更多,心里肯定就想,肯定是因为他玩手机了。这就叫预设立场。有预设立场后,就会自觉不自觉希望当事人按照我们的方向走,忍不住拉着他走,当事人可能不知道,但能感觉出来。

预设性询问是对人的想更好的心的一个相信。严格来说也是预设,我们预设他想好。问他:今天来可能是希望有什么变化?预设他今天来就是想有变化,这样的是预设性询问。但并不预设他一定就是怎么回事。这就是他们的区别。

预设立场是我们有立场,不中立,带着有色眼镜去谈话。所有心中有答案的问题尽量都不要再去问,问出来往往都是责备。比如孩子作业没做完,心里想着肯定是因为玩手机,就会说出“作业没做完是不是因为玩手机?”这就是责备。

8.具体化很重要,一旦具体化通了,不管是做咨询还是生活中跟孩子聊天,都可以了解得非常地细致,就可以澄清了。

9.初级班好奇三问:

第一个问是什么让你希望有这个变化?问他背后的动力。这一问问的是促使他想要的动力。

第二个问当你这个变化了实现了可能会给你带来什么好处/什么不一样?这个问的是目标实现的好处。

第三问是关于你说的这个变化能说得更细一些,更多一些,更详细一些吗?这是在问目标包含哪些具体的元素。三个大方向,这还不是具更体。

10.不知道怎么接话怎么应对――是太急。用云手。焦点讲究借力发力,把问题还给他。“你怎么想的啊,或者是“什么让你想这样啊,”如果回答不知道。“想想看,如果能想到一点点的话那会是什么呢?”

云手三步法:温柔地包住,顺势后退,顺势回推。

比如来访者:我不喜欢你桌面上那盆花。记住所有在谈话中发生的都是有意义的,特别在咨询的时候。探讨:能说说看吗?是什么让你不喜欢呢?这可能会让你想到实际中的哪些状况?所以你的思考是什么?

如果当对方焦躁不安,哭,闹。这里需要稳定的的气场,家长亦如此。对方慢慢地情绪就会缓和下来。陪着他稳下来,探讨他想要的是啥。

11.来访者说话长,偏了,可以打断吗?――我们不能打断,能中断。怎么中断呢?一般来说实际咨询简单,倒杯水,往他那边推推。或者,看着他做出来要张嘴说话的表情,他能看得到。如果是网上约练,可以趁他说话的空隙,把话插进来,问:我不知道你说的这一块跟咱们探讨想聊的主题他们之间的关系大概是什么?或者,示意控制会谈话题的方向(因为我们的谈话是有目的的会谈,控制大方向,)概述一下他说的话,只回应跟主题相关的。最好我们问一下,刚才你说的和我们想聊的他们之间的联系是什么,让他有个思考,他们的关系是什么。有可能他回答没有关系,那没有关系你看我们是继续刚才那个话题,还是现在这个话题继续聊?”这个就是尊重,就是确认知觉。“我们是继续聊刚才那个话题还是这个话题?”

12. 目标的确认是最早确认还是随着咨询的进程慢慢确认?最好是慢慢确认,一定要先对他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确认一个主题,再确认目标,确认之后并不代表完成了,确认之后还要具体详细探讨目标,包含元素,好处之类的,所以前边要了解信息,然后了解主题,主题就是话题,希望有什么变化。不定主题是没办法聊目标的,主题定下来,和目标什么关系。比如他说我想聊学习问题,这是主题。那我希望接下来聊学习的主题能让我提升班里提升十五名,这个是目标。

13.摘要和简述寓意有啥区别?没啥本质区别。一个复杂一个简洁而已。一般最开始会用大段的摘要,后来就是简述语义,再后来更简洁,不说了,直接问,

怎样提高简述语义的能力?―一个实操,一个督导。要专业更多发展的话,一定要督导。

14.不建议给建议。举例:比如初三高三的孩子烦躁不安,怕他断掉,想给建议―这个事先跟他说清楚,咨询是要好多次的,中间可能会有不舒服,甚至可能会痛苦,这都属于咨询的一个正常反应,要持续下去。

书上写的有建议。那是指没有建议的建议。也就是不给具体建议的建议。比如我们要去鼓励他接下来要去观察什么时候情绪状态会好一些,什么时候还不错,鼓励他把找到的,聊出来的一些方法有效的方法继续用,是做这样的建议,不是直接告诉他怎么做。焦点曲线的咨询就是这样做的。

15.咨询前改变是指事情发生到来做咨询这段时间有哪些变化?咨询之前有了哪些变化,

16.处理不了和经验有关。精神分析处理抑郁症,行为主义处理强迫症,认知疗法处理抑郁症比较多,系统家庭治疗处理家庭问题比较多。每个学派都有他最擅长的东西,最根本是基本功。

17.咨询中卡住了就先沉默,咨询中会有沉默没关系,然后去确认他的知觉。

18..做来访者能解决孩子问题吗?也不是不行,如果想通过这个咨询来改变孩子估计比较困难,通过做咨询最多改变自己的情绪状态,自己的感受。怎么乱啊,你的感受是什么啊,你希望怎么样啊,你能做点什么呀,做过什么啊,做了有什么不一样啊,做这样的探讨。

19.感觉句子绕,陌生。最终要变成自己的语言。

20.面对自己家孩子就是不容易,但是再过一段又会容易多了。21.咨询可以有预判,但不能影响到自己和谈话。知道觉察自己的预判。你可以试,但要有觉知。不要证明自己的预判是对的。

22.需要有一个大思路,有一个大思路在就不会只在背后跟着,

23.咨询师尽量不要在来访者前面,弊端就是会造成他会依赖。难有思考和成长。咨询一周一次,中间不联系,他痛苦也不要搭理。因为他痛苦之后才会有更多的成长,所以不要走在前面,治疗就是蜕变的过程。最后你因为他太难受了把他的壳拔掉,他就再也长不出了。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