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健康 > 心理常识 > 正文

心理治疗的基本原则

2023-04-05 14:07:43  来源:网络   热度:

一、心理治疗的基本原则

心理治疗的基本原则有:保密原则、真诚原则、“中立”原则、回避原则。

1、保密原则:心理治疗往往涉及患者的各种隐私。为保证材料的真实性,保证患者得到正确及时的指导,同时也为了维护心理治疗本身的权威性,必须在心理治疗工作中坚持保密原则,医生不允许将患者资料公布于众。

2、真诚原则:心理治疗的一个重要条件,医生对患者要真诚,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患者才愿意接受医生提供的各种信息,逐步建立治疗动机,患者才能无保留得向医生吐露个人心理问题的细节,为医生的准确诊断及设计、修正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3、“中立”原则:心理治疗的目的是帮助患者成长,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医生不能替患者做决定,而应保持“中立”态度。比如,来访者问“我应不应该和他离婚”,这种问题,要让来访者自己做决定。但遇到违反原则、触犯法律的问题时,治疗师要表明自己的原则态度。

4、回避原则:心理咨询往往会涉及到各种隐私,因此不宜在熟人之间做此工作,亲人与熟人应在治疗中回避。

心理治疗的基本介绍:

心理治疗是一种专业性的助人活动。首先实施这种帮助的是受过专门训练,精通人格形成和发展的理论以及行为改变理论和技能的治疗师。

其次,这种帮助是在专业的架构下进行的。这包括此种专业活动为法律或法规所认可,活动的场所和程序有一定之规,并受行业规范的监管等等。再次,受助者及其受助的方面是受限的,这一受限的性质是其“心理性”。

二、2021年心理治疗师初级考试考哪几项

2021年心理治疗师初级考试考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

心理治疗(师)考试科目一共有四科:分别是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为贯彻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卫生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的精神,自2001年全国卫生专业初、中级技术资格以考代评工作正式实施。通过考试取得的资格代表了相应级别技术职务要求的水平与能力,作为单位聘任相应技术职务的必要依据。

初级心理治疗师/中级心理治疗师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一组织、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考试大纲、统一考试命题、统一合格标准的考试制度,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参加初级心理治疗师/中级心理治疗师资格考试并成绩合格者,由人事局颁发人事部统一印制,人事部、卫生部用印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该证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三、成语故事中的心理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找了许久都找不到。于是他怀疑是被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邻居儿子的一言一行。他看到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盗斧的贼;看那人的面部表情,像是盗斧的贼;再听那人的言谈说话,更像是盗斧的贼。他越看越像,就觉得那人无论干什么,都像盗斧的贼。后来,这个人上山砍柴,斧子找到了。他才想起原来前几天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就把斧子失落在山谷里了。找到斧子的第二天,他又碰见邻居家的儿子。再留心看看,就觉得那人走路的样子、面部的表情、说话的声音等,一举一动,完全不像是偷斧子的贼了。

儿子最近迷上了成语故事,我在旁边陪看,他用肉眼看,我试着用专业一点的“天眼”看,两个人都觉得非常有趣。上面这个故事叫做“疑邻盗斧”,看着看着,我想这不就是“投射”吗?当然这个投射并不是防御机制里面的投射,而是更广义的。《心理治疗基础》一书中提到“投射可以看做是跟反映正好相反的过程”“人的心理跟镜子和照相机不同,它不仅能反映客观存在,它还把情感、观点和价值观投射到客观事物上。”这个客观事物也包括人。张德芬老师说:“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你看谁都是在看你自己。所有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我们常说“情人眼里出西施”,是不是西施一样的美女和这个女子长得好不好看没有关系,而是和看她的人有关系。张爱玲的名句“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也说明了这个道理,是朱砂痣、白月光,还是蚊子血、饭粒子,并不取决于这个女子是什么样的,而是取决于这个男人的心态。成语故事里的乡下人之所以觉得邻居家的儿子无论走路的样子、表情还是声音都像贼,和邻居家的儿子什么样其实没有什么关系,而是和这个乡下人自己的观点有关,是他把自己的观点投射在了邻居家儿子的身上。在故事原文的最后也提到:“其邻之子非变也,已则变矣;”并不是邻居家的儿子变了,而是这个乡下人自己变了,是他的投射变了。

再说一个对牛弹琴的故事。我们现在说“我真是对牛弹琴!”,往往是表示愤怒,愤怒的原因是对方像牛一样笨,听不懂我们说的话,错的是“牛”。可仔细想想,对牛弹琴的人希望牛能理解、欣赏自己的琴声,岂不说明这个弹琴的人病得厉害,牛何其无辜?对牛弹琴,牛听不懂,错当然在弹琴的人选错了对象,而不在于牛。可是在听了完整的《对牛弹琴》的故事之后,我发现故事的主人公公明仪虽然一开始表现得有点不聪明的样子,但后来的表现却是让人眼前一亮。他在第一次对牛弹琴失败之后,明白了一个道理:虽然自己觉得弹得很好听,这首曲子却不合老牛的审美。于是他又做了第二次尝试:用古琴模仿蚊虻嗡嗡的叫声,还模仿离群的小牛犊发出的哀鸣声。这一次尝试非常成功:那头老牛立刻停止吃草,抬起头,竖起耳朵,摇着尾巴,来回踏着小步,注意地听着。这让我想起李老师曾经说过,如果我们有机会去讲课,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对方动心,如果对方不动心,我们说得再多、再好也是白说。当公明仪弹奏《清角》时,虽然是名曲,老牛却没有动心,听而不闻。而当他弹奏蚊虻、小牛犊的声音时,老牛的表现就是动心了。知道自己是弹给谁听,为什么要弹比弹什么、怎么弹更重要。知道自己是讲课给谁听,为什么要讲比讲什么、怎么讲更重要。

附上原文供大家欣赏:

战国・郑・列御寇 《列子・说符》

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俄而,掘于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其邻之子非变也,已则变矣;变也者无他,有所尤也。

南朝・梁・僧佑 《弘明集》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