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健康 > 心理常识 > 正文

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2023-02-26 06:48:01  来源:网络   热度:

建议1:

开展开学复课衔接工作,提升学生的学习生活适应能力

对于入学后学生可能存在的适应不良问题,学校要提前预判,在教学安排上预留调整适应期,可提前发布开学后的教学计划安排和作息时间表,让学生早知情、早安心、早准备。引导学生提前做好迎接开学的行动准备,通过准备返校物品、制定复学计划等方式提升对新学期的期待和信心。上好“复学第一课”,平稳度过开学第一周,通过开展疫情防控、生命安全、卫生健康等主题班会,积极引导学生分享、总结居家学习生活期间学习体会和成长感悟。课堂教学可延续线上教学时的一些有效方法,帮助学生实现从在线学习到课堂的平稳过渡。对于学习上确实存在困难的学生,及时通过线上、线下渠道给予个别化指导和帮助,引导其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

建议2:

做好师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疫情对师生心理健康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学校在开学前后要及时进行师生身心健康状况摸底,根据师生的反馈信息,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开学前通过在线调查和线上沟通,充分了解全体师生受疫情影响的情况。开学后通过师生自我报告、日常观察、专业心理评估等方式,掌握困扰师生的具体压力来源和情绪行为问题。同时,要关注疫情对师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可能存在长期性和隐蔽性,有些心理应激症状会延迟出现,国外疫情形势发展也可能给师生带来心理困扰,进行师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时要注意定期、多次、全面掌握。

建议3:

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帮助学生做好心理调适

针对疫情期间学生可能的心理困扰(如过度焦虑、紧张、恐惧、心情低落、挫败感、失眠少觉等)和行为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作息不规律、长时间玩游戏等)开展心理讲座、心理健康教育课、同伴互助、团体辅导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简便有效、容易操作的心理调适方法。要注重结合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与个性差异开展工作,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鼓励他们用游戏的方式表达,学会识别情绪并加以调节;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鼓励他们加强人际交往,通过沟通表达情绪、情感,提升积极心理品质;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采用班队会等多种形式,宣传在疫情中出现的先进事迹,进行生命教育和生涯教育。

建议4:

针对心理困扰较大的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个体心理辅导

关注和重视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学生,对其提供充足的情感、生活和学业支持,开展有效心理辅导,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应对、及时上报。特别关注在疫情前就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开展追踪评估,结合以往辅导记录,提供预防性心理辅导,协助其维持心理健康水平。特别关注来自重点疫区或身边有亲人感染新冠病毒并对此感受到焦虑和压力的学生,提供支持性心理辅导,积极改善其周边人际环境,减少可能的排斥和歧视。特别关注在疫情期间出现明显情绪问题、沉迷电子产品或行为偏差等情况的学生,提供干预性心理辅导,开展行为矫正,协助其回归正常学习生活。特别关注情绪波动较大的学生,提供陪伴性心理辅导,建立同伴互助小组,协助其接纳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促进其转变认知、优化心态。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大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涉及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方方面面,为了便于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加强协调,建议成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协调小组,由主管领导、人事、分教育、司法、财政、卫生、科协、妇联、共青团等部门组成,明确分工,各尽其责,形成合力,确保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长抓不懈,持之以恒。

2、整合资源,积极开辟未成年人心灵沟通的多种渠道

充分发挥各高校心理学专业师资的优势和市心理协会的作用,建立心理咨询专家库,组建心理咨询服务志愿者队伍,由心理专家和心理服务志愿者为未成年人提供专业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定期组织心理专家到中小学校举办心理讲座,开展公益的心理健康咨询活动。

3、家校互动,不断提高家教水平

进一步完善现有家长学校的管理机制,使家长学校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把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家长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组织学生家长进行较为系统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家教方法的学习,引导家长改变传统思想观念,重视子女心理问题,加强与子女交流沟通,促进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和理论研究

加大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做到心理健康教育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各新闻媒体(电视台、电台、报社)固定开辟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加强正面报道,消除负面影响。

其实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个话题一直就没有停止过讨论,只不过在今天我觉得更加迫切!

不只是因为武汉14岁少年的坠楼事件,也不只是因为南京高三学生弑母事件,而是因为我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几乎每天都目睹着这样大大小小的学生心理问题。

我所在的县城今年已经发生过至少三起跳楼事件,我不能详述,而且我相信一定有不少地方发生过。

这几年我见过很多喜欢自残的学生,基本上是女生,很多原因莫名其妙;见过很多心理抑郁的学生,来自家庭和学校以及其他压力;见过不少打架、抽烟的学生;见过很多欺凌现象……

其实以上事情究其原因大多因为心理问题。

我们每一个家长是否觉得自己的孩子心理很健康,当你不能肯定回答时,我告诉你,每一个孩子多多少少心理都有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当那年我儿子哭着对他班主任说我和妻子对他关心太少的时候,我才知道他竟然一直没有忘记我们在小时候没有带他在身边的事。

我的建议:

一、父母对孩子的关心要细微,不要认为给了他物质就给了他所有,陪伴他成长,和他一起解决(也可以教他)问题。

二、老师要善于发现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寻找恰当方法,和他父母一起解决问题。家长千万不要认为老师是万能的,说实话,老师的心理问题本身也不小。解决心理问题并不是每一个老师的特长!

三、现在学校根本没有配备心理教育老师,都是为了应付检查做的表面文章。因为根本没有这个专业毕业的老师。我认为要从大层面解决解决这个问题。

四、媒体要客观公正的报道各种问题,不要捕风捉影,乱下结论。

五、宣传口少报道娱乐事件,多宣传真善美点滴。

社会风气好了,家风正了,校风班风严了,也许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就少了!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