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色疗法 > 穴位 > 正文

董氏奇穴治疗崩漏用什么穴位?

2023-03-02 13:40:01  来源:网络   热度:

一、董氏奇穴治疗崩漏用什么穴位?

治疗崩漏可以选择三阴交,关元穴,气海穴等,建议补血养血可以达到止血的目的的。所以先看看月经的变化,如果是长时间不规律出血那很可能会出现崩漏大出血等,建议注意安全,预防子宫内感染的情况,尽量不要吃寒性的食物,观察是否有痛经。

二、中医中何为“崩漏”?

生育时胎衣不出就会大量出血,是最典型的崩漏,月经不止名为漏下不止,一般都是取脾经上的穴位,现代临床已经很难碰到,你可以《针灸大成》中找到。

三、如何治疗血崩

血崩是一个俗称,所叙述的状况通常指:血流出来的速度像自来水一样,止血的方法如止血钳,压迫法,或帮助血液凝固的药物,都用下去了,仍没有改善,有时医师可能知道出血的地方,但是无法有效的让它停止流血,有时医师根本不知道出血的地方或原因,只见到血从身体所有的地方渗出来,英文形容为oozing,这时病人的生命陷入危险中,随时会因为失血过多,血压不足,而产生休克。

本病病因颇多,有因劳伤过度,气虚下陷,统摄无权所致;有因暴怒伤肝,肝不藏血,经血妄行而发为血崩;亦可素体热盛,复感热邪或恣食辛燥之品,积热化火,热迫血行而发病;另有经期产后,余血未尽,或因外感,夹内伤,瘀血内阻。恶血不去,新血不得归经,造成崩中。

《针灸甲乙经·卷十一》载有针灸治疗之法:“崩中腹上下痛,中郄主之”。唐·《备急千金要方》进一步明确治疗穴位的部位、针刺深度、艾灸壮数;《针灸资生经》所整理的治疗崩漏腧穴已近二十个,明·《针灸大成》对病因及腧穴又有发zhan

【辨证分型】

适于针灸治疗的急症血崩,可辨为下列三型:

(一)气陷

暴崩下血,色淡质薄,面色皝白或虚浮,困倦乏力,动则气短血出更剧,脉细弱或芤。舌体胖嫩有齿印,苔薄润或腻。

(二)血热

突然血出如崩,血色深红,头晕面赤,烦燥口渴,脉滑数或弦数,苔黄。

(三)血瘀

血出淋漓不断,猝然其势若崩,夹有瘀块,血色紫暗,小腹疼痛拒按,脉沉涩或沉紧,舌质暗红,舌尖边时见瘀点。

【治疗】

(一)气陷

1.治则:益气固本。

2.处方:脾俞、隐白、百会、气海、足三里。

3.方义:脾俞,健脾益气,加强统血之功;隐白,是治疗崩漏之经验要穴;气海、足三里,用以辅气助元,使血有化生之源,百会系诸阳之会,善升提下陷之气。五穴合用,能益气升阳,固摄经血。

4.治法:隐白、气海均以艾卷雀啄法温灸之,百会先针,施平辅平泻之法,继用灸法。余穴采取补法。

(二)血热

1.治则:清热凉血。

2.处方:行间、血海、阴交、关元。

3.方义:行间,足厥阴之荥,以清肝热,增肝藏血之功;血海为脾经之穴,可泄血热,益脾统血之力;阴交、关元位于任脉而与冲脉交会,血崩多与冲任受损密切相关,取此二穴,可固经涩血。

4.治法:关元、阴交平补平泻;行间、血海宜用泻法。

(三)血瘀

1.治则:活血化瘀。

2.处方:膈俞、肝俞、三阴交、中极。

3.方义:血之会穴膈俞,活血理血以通瘀止血;肝俞,疏调肝脏气机以行气活血止血;三阴交,取其统血固经;中极乃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用之加强冲任摄血功能。本方既能利气化瘀以止血,又可统摄离经之血以固经。

4.治法:膈俞、肝俞施泻法,中极、三阴交先补后泻,以补为主。

【古方辑录】

《千金翼方·卷二十六》:“崩中带下,……中极”。

《针灸资生经·第七》:“阴交、石门,疗崩中”。

《针经摘英集·治病直刺诀》:“治妇人经血过多不止并崩中者,毫针刺足太阴经三阴交二穴,次针足厥阴经行间二穴,次手少阴经通里二穴,……针入二分,各灸二七壮。凡灸虚,则炷火自减;实,则灸火吹灭”。

《针灸聚英·卷二》:“妇人月事不调,带下崩中,因产后恶露不止,绕脐冷痛,灸气海”。

《神应经·妇人门》:“血崩、气海、大敦、阴谷、太冲、然谷、三阴交、中极”。

《类经图翼·十一卷》:“血崩不止:膈俞、肝俞、肾俞、命门、气海、中极(下元虚冷,血崩白浊)、间使、血海、复溜、行间”。

《针灸大成·卷九》:“妇女血崩不止:丹田、中极、肾俞、子宫。……再刺后穴:百劳、风池、膏肓、曲池、绝骨、三阴交”。

《针灸逢源·卷五》:“血崩:……肾俞、气海、关元、中极(俱灸妙)、三阴交

治疗血崩主要是中医验方比较有效,禁止服用山参菌类,灵芝例外.

四、“崩漏”病应该怎么治?

有你要的,很全面

一周热门